经济学原理——给你经济学家的眼睛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
  • 书名: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
  • 作者:曼昆 (N.Gregory Mankiw)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译者:梁小民 / 梁砾
  • ISBN:9789900161998
  • 豆瓣评分:9.6
  • 看客评分:4(很好)
  • 推荐指数:5(力荐)

  今天我开始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虽然我仅仅读了一个开头,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做一下推荐。

推荐理由:

  曼昆在前言中说的很清晰,学习经济不一定是为了去做经济学研究、经商或是制定经济决策,更多的在于他可以给你提供一种经济学家的视角去观察事物。这或许不会为你直接带来什么好处,既不能提高你工作效率(比如在更短的时间内写更优秀的代码),也不能为你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读这本书不会让你成为巴菲特,可以在股市中占尽风头)。但是经济学知识可以在你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让你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去分析判断,以便于你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策。

经济学原理前言,获取自京东产品详情

人生的智慧 :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作者: [德]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15-11
页数: 275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55162

豆瓣评分:9.2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92409/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开创者,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无神论者和宿命论者。主要哲学观点涉及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
  叔本华思想的主要灵感来自于柏拉图和康德,印度哲学对其亦有一定影响。他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不同,没有取消康德的“物自体”概念,而是把它定义为意志,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整个世界进行了阐述。
  通常叔本华被认为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实际上叔本华主张通过艺术、禁欲和道德来克服生命意志所带来的痛苦。并且叔本华反对自杀,他认为自杀是对生命意志的承认与屈服。
  叔本华的思想对学术界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他所开创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华格纳、萧伯纳、尼采、托尔斯泰、莫泊桑、维特根斯坦、柏格森、萨特、霍克海默、王国维等不同国家众多的文人和哲学家,甚至连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科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家也都受其影响。

待补

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动机在杭州带你一起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作者: 陈海贤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出版年: 2017-6-1
页数: 276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0092742

豆瓣评分:8.8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50457/

其实我一开始是不知道有这本书的,我是先在知乎接触了@动机在杭州,听了他几个live之后,才知道他出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收获很大。

当时是刚考完研,虽然外人觉得顺利读研是很不错的本科毕业归宿,但其实当时我自身处于低潮期,然后遇到了一些比较艰难的选择。在逛知乎的时候看到@动机在杭州的一个回答,具体是哪一个我记不清了。看完回答觉得感触很深,就顺便点到他的主页,看到了这个live:该坚持还是放弃:转变期的选择。这是我第一次关注到知乎的知识付费产品,也是第一次在知乎充值,钱虽不多,收获却极大。这个live我当时听了3遍,并遵从了内心的指引,获得了内心希望的结果。之后,我又陆续听了他的几个live,都很有收获,并得知他专门出了一本叫幸福课的书,于是便买来读。

这本书让我开始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特质,并学习如何与真实的自己如何相处。下面摘抄一些自己认为很不错的章节:


这一段让我莫名的想起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讲的第三个故事。乔布斯说,他每天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自己是否还会做本来计划做的事。

如果你在阅读了上面这些书摘之后,也有“这好像是在说我”或者“这刚好解决了我的困惑”,那么祝贺你,你并不孤独,我们是一样的。同时,我真挚的向你推荐这本书,愿你获得内心的宁静祥和。

读书一定要杂——个人计划之读万卷书

   刚上大学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专业也是自己喜欢的,梦想还是丰满的,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而到了大三,精力终于被消耗殆尽,我开始陷入迷茫。直到考完研,我才偶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专门读书了。回想自己的中学经历,初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读杂书,高中时候每逢假期总要一个人去中关村图书大厦呆上几天。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我把读杂书的习惯丢掉了。马未都在他的脱口秀节目都嘟中说,人要读杂书,尤其是人文书。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读杂书的习惯捡起来,这就是读万卷书计划的来由。

  读万卷书计划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时间,一方面是最开始并没有想把这些计划总结出来,另一方面也不想作茧自缚,平白的把中学读的书排除在外。因此,在这个计划里,我可能会整理一些中学和大学时期读的书,对于这个计划开始之后读的书,不出意外我都会一一整理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