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作者: [德]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15-11
页数: 275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55162

豆瓣评分:9.2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92409/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开创者,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无神论者和宿命论者。主要哲学观点涉及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
  叔本华思想的主要灵感来自于柏拉图和康德,印度哲学对其亦有一定影响。他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不同,没有取消康德的“物自体”概念,而是把它定义为意志,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整个世界进行了阐述。
  通常叔本华被认为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实际上叔本华主张通过艺术、禁欲和道德来克服生命意志所带来的痛苦。并且叔本华反对自杀,他认为自杀是对生命意志的承认与屈服。
  叔本华的思想对学术界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他所开创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华格纳、萧伯纳、尼采、托尔斯泰、莫泊桑、维特根斯坦、柏格森、萨特、霍克海默、王国维等不同国家众多的文人和哲学家,甚至连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科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家也都受其影响。

待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个人计划之行万里路

  现在距离我对这个计划所设定的开始日期已经几乎一年半了,一方面是最开始完全没有计划这么大,其次是当时真的懒,没有记下来。

  考完研就开始计划着毕业旅行的事,其实高考完就想去兰州青海玩,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朋友与我通往,更重要的是当时我手头拮据,便没有成行。在大学期间,多次有出去玩的想法,但也仅仅停留在了想法上。后来想想大约是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没有真的下过决心。

  去日本的想法其实挺冲动的,就像做出考研的决定一样。最初的念头真的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寻思着要是去了北理我就去欧洲玩,要是回了本校我就去日本(,要是没考上……黑人问号???我就再来一年……)。之所以一定要出国是因为首先我没有做过飞机,其次我没有出过国。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没事闲聊资本主义的糖衣大炮,可自己从来没体验过,实在是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所以一定趁这个毕业的好机会见见世面,顺便把自己的✈️首乘贡献出来。另外就是考上研也算是个阶段性胜利,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也是值得的。

  开始计划日本旅行的时候很难下手,因为毫无经验,之前唯一一次旅行计划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具体花了多久我记不得了,反正是逐渐了解了日本旅行其实有很多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真正开始准备好像是已经开始跟导师做事了,当时知道研究生的假期很短,而且当时做的事真的让我心态很不好,所以就下定决心,不管到时候给不给我假,我都要在8月上旬去日本。这个时间真的是各种别扭,除了刚才说的可能没有假。其次是这个时间点距离当时(查了下订单是6月14日)很近,日本签证又不好办,只能说将将够。而且8月初又是旺季中的旺季。具体的过程还是回头另外用单独一篇文章详细说吧。

  现在说说这个行万里路计划的形成。上文提到最一开始没有这么大的计划,仅仅是一次毕业旅行,但后来去过日本之后感触很多,而且上研究生之后读了一些杂书,对人生看的更透彻了一些。另外也从一个学弟那了解到其实旅行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贵,最关键的是我的个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通胀带来的副作用???),可以负担的起了。于是在研一的寒假去了南京和上海,并逐渐觉得应该趁年轻有时间有能力应该好好涨涨见识。在6月去重庆开会的时候,行万里路计划逐渐完善成型。同时,也觉得自己这些经历应该好好记下来,并且之前玩的过程也需要整理总结。于是我就在这么久之后,终于开始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