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心得

本文写于17年春。当时应薛威老师邀请分享考研数学复习的心得,现在碰巧又有同学要考研,把当年的原文发布出来,希望能帮到有缘人。

大概是因为我数学考了129,看着还蛮高的(其实是今年简单,而且有几分丢的特别冤),薛老师说让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复习心得,我就主要说说数学吧,政治和英语着实算不上考得好,专业课大家都不一样,而且重在大一大二的积累,就不说了。

本来我是不准备考研的,一直到16年3月都没这个想法,4月有一个老师建议我考研,我才开始考虑,真正着手准备已经是6月底了。这时候已经算是比较晚了,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政治大家都差不多,不会拉开很大的分数。英语是我的弱势,完全不抱希望,过线就是一切目的,英语落下的分得用别的科目补。专业课我大一大二学的很好,这个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科有一定的变数。最重要的是数学,从中学开始数学就是给我提分的科目,初试想要确保总分有竞争力就得靠数学,同时数学是150分,分值占比大,容易拉开差距。但是因为已经将近2年没做过数学了,所以学起来很吃力,我一开始看张宇的网课,有点跟不上,而且效率很低,所以就报了新东方的直通车。报直通车我的想法是,因为是一直上课到考前,我就不用考虑时间安排的事情了。身边提前开始的同学很早就规划了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我一直不擅长做学习规划,开始的又晚,让老师做规划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7月份开始上课,一直到8月,印象最深的就是抄了大量的笔记,我是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的,因为脑子和手不能同时工作,记笔记的话会跟不上。但是薛老师上课完全是手写板书,和发的讲义有很大的不同,只能自己记,跟不上的话就只好下课补。每次我会把薛老师的手写板书拿到学校扫描,然后用半天时间整理消化。后来我发现记录+整理+消化笔记让我对数学的整体性有了很好的把握,而且加深了概念定义的理解。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记笔记,就算一开始不适应也没关系,都会有一个过程,记笔记不要耽误上课,可以用活页纸+留空白+课后补的方式,一个点没记上就先听下一个,千万不要一个没跟上导致后面全跟不上。如果你听课总是跟不上就可能需要考虑换个班。

另外一个点就是薛老师一直在强调的题目一定要做三遍,虽然我只做了一遍多(因为时间真的不够用…)。但是我体会到了为什么要把题目做多遍,因为我在做某些题目第二遍的时候发现第一遍会的第二遍可能不会,而且第二遍可能是从不同角度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同时,在前期练好计算基础,到后期就会提升很快,如果急于做后面的综合题,把基础丢了,反而有可能在考场上吃大亏。所以如果有时间,不用去刷新题、刷难题,刷第二遍练习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我非常喜欢薛老师的课的一大原因是薛老师做题从来都是现做的,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我能看到一个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有很多数学问题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它的解决方法,而是在于如何找到解决方法。

到了9月,数学需要讲解的部分就陆续结束了,数二是在9月上旬,数一在中下旬。这时候我还没刷完练习题,数学真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最多就是教会你如何做,而真正做的好与坏,还在自己的练习。在这个阶段,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在保证自己的有大量的时间做练习,时刻和老师保持沟通,告诉老师自己练习的方式和状态,保证自己走在正确的练习道路上就行。

10月初我开始做真题,薛老师要求尽快进入模拟状态,就是用真实考试的答题纸,按真实考试的时间控制速度,每次都进行一场模拟。大量的模拟可以让自己适应考试时候紧张的状态。我听从了薛老师的建议,印了20套答题卡,最后全用完了,加上从课上拿的答题卡,大概做了20多套,到最后我形成了一种感觉,大概在什么时间能做到什么位置,是快了还是慢了,答题卡什么位置的题目难易度是多少,大概会是什么题型。事实证明这是很重要的,我一个朋友就是没有进行大量模拟,在考场上紧张,写错了答案位置,后来想改却没地方了。在考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千万别觉得老师说的一些案例很可笑,就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是不能进行有效思考的,机械记忆比灵活思考要可靠的多。

真题一定要按照薛老师说的做3遍,只有做到第三遍才能把整套卷子烂熟于心。做一遍会的题目可能是当时刚好有灵感,不一定是真正融会贯通,第二遍有问题的题目和第一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把两次做的有问题的题目记下来,错一次的要思考自己为什么一次思路正确,一次思路错误,两次区别在哪里,两次都错的就说明这类题可能都有漏洞,需要专门突破。第三次把前两次有问题的题目再仔细做一遍,千万不要觉得有思路就可以,有思路和能做出来还差的很多,前两次都做对的题目,第三次会很顺,因为答案真的快背下来了。我想如果真的按照薛老师要求的10年做三遍,30年都刷完,那你想考低分还真是挺难的。

我把数二近10年的真题做了3遍,15年的做了两遍,还有一开始做的7套数一。大量的真题模拟让我有充分的感觉(请原谅我语言的匮乏)。考前半个月,做最后几套真题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定式,每次都差的不多,选填错的多,大题就错的少,选填做的顺,大题就总会遇到点问题。这种感觉在考场上救了我一把,我做模拟一般要50-60min做选填,比薛老师要求的时间长一点,从来没短过,考场上我30min做完了选填,就感觉不太对劲。按照模拟的情况,我后面大题一定会遇上麻烦,但是我巧妙的避开了难题,也做的很顺。所以最后剩20min时,我没有选择继续做剩的两个第二问,强烈的预感让我把前面检查了一遍。检查结果是选填果然做得一塌糊涂,第一题非常简单的一个等价无穷小居然把正负号弄错了。

薛老师的复习宗旨之一是提升计算能力,我考完之后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感觉,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我做大题一路做的都还比较顺,没遇到什么计算上的阻碍,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也为我最后留出时间检查前面的选择填空做了贡献。计算能力足够强,一方面不会因为计算卡壳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也不会受到状态影响把会做的做错,这比需要动脑子思考的技巧要可靠的多。 考研数学,真的就如薛老师说的那样,是在考察一个功夫。考察你在考研数学上下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力,你用了足够多的力,就能考出足够好的成绩。